在冬天养殖蛤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越冬池
水源好: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洁的池塘。
保水性强:池塘的保水性能要强,避免水分流失。
水深:池塘水深应在2米左右,以便蛤蜊在越冬期间能够自由活动。
背风向阳:选择背风向阳的位置,有利于保持水温,减少寒冷天气对蛤蜊的影响。
拉网与熬炼
拉网前停食:在拉网前3-5天停止喂食,使蛤蜊处于空腹状态,减少拉网过程中的损伤。
操作要求:拉网、运输和放养过程中,操作要快、轻、稳,尽量减少蛤蜊的受伤机会。
放养密度
亩放苗种量:一般每亩放养10厘米左右的蛤蜊苗种2.5万-3万尾,或放养2.5-3.5公斤的亲鱼80尾左右。
流水越冬池:流水越冬池可以适当增加放养量,达到每亩600-800公斤。
水质管理
定期检查:越冬期间要定期检查水质、水色和鱼类活动状况。
注入新水:一般每20天左右注水一次,保持水质新鲜。
溶氧监测:定期测定溶氧量,当水中溶氧低于3毫克/升时,应立即采取增氧措施。
投喂饲料
投喂时间:在天气温和水温回升到8℃以上时,开始投喂少量精料。
投喂量:投饵量按鱼体总重量的1%-2%为宜,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恶化。
处理裸藻
生态调控:当裸藻数量较多时,可以使用“底免”+“水免”+“腐殖酸钠”等方式抑制裸藻生长,引导水体藻相向硅藻水转变。
补充速效肥:施用含硅丰富的速效肥,如壹包肥等,连用数次,培养硅藻等优质藻类。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蛤蜊在冬天的成活率,并为来年的养殖生产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