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蛋小鸡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鸡舍准备
鸡舍应建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地势干燥的地方,远离居民区、交通干道和污染源。
鸡舍内部结构要合理,生产区、非生产区和水源要分开,育雏舍与育成舍要分开,且育雏舍应位于鸡场的上风向。
房舍要保温防寒,夏季防暑降温,确保鸡舍内温度适宜,通风良好。
饲料与饲养
饲料要全价、营养均衡,避免突然更换饲料,以免影响鸡的食欲和产蛋量。
根据鸡的生长发育阶段调整饲料配方,如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等不同阶段的饲料配比不同。
饲料中要添加适量的多维素和矿物质,以满足鸡的营养需求。
光照管理
产蛋阶段光照时间要增加,不能缩短。密闭式鸡舍光照可在原来8小时/天的基础上,每周增加1小时,直至每天光照达16小时为止。
开放式鸡舍全靠自然光照,不足16小时的部分可用人工光照补充,一般早、晚各开、关灯1次。
温度与湿度控制
鸡舍保持适宜的温度,产蛋鸡最适宜的温度是15℃-25℃,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70%。
注意鸡舍的通风换气,舍内二氧化碳含量不能高于0.3%,氨气浓度不能低于15微升-20微升/升。
健康管理
保持鸡群健康,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防止疫病发生。
注意观察鸡群状态,及时淘汰病鸡、弱残鸡,保持鸡群密度适宜。
提供清洁的饮水,确保鸡群随时能够饮用到新鲜的水。
转群管理
后备母鸡饲养到18周龄左右转入成年鸡群,转群前后要保持鸡群良好的健康状况,限制饲喂,转群时要注意减少应激。
转群后要逐步调整日粮,保证鸡群营养需求,避免因转群导致的体重下降和精神紧张。
日常护理
雏鸡阶段要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提供温暖的环境和足够的饮水。
饲料要逐渐过渡到产蛋期饲料,保证鸡群营养充足,促进产蛋。
定期清理鸡舍,保持环境清洁,减少疾病的发生。
通过以上环节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下蛋小鸡的产蛋性能和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