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鸵鸟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品种选择、饲养设施、饲喂管理、环境卫生和运动管理等。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建议:
品种选择
目前养殖的鸵鸟主要有三种类型:非洲鸵鸟、澳洲鸵鸟和南美鸵鸟。非洲鸵鸟的消化能力最强,适合大量利用粗饲料,降低养殖成本,因此建议饲养非洲鸵鸟。
饲养设施
场地选择:选择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地带,场地周围用铁丝网围起,防止鸵鸟受伤。场地应平坦开阔,便于鸵鸟活动和奔跑。
棚舍搭建:简易棚舍即可满足鸵鸟的生长环境要求,垫料要求吸湿性能强,地面应质地松软,可以铺砂,砂厚不少于10厘米。运动场应选择吸湿性良好的小石块铺底。
饲料槽和饮水器:饲料槽要足够大,方便鸵鸟进食。饮水器要保证清洁卫生,提供充足的饮水。
饲喂管理
饲料种类:鸵鸟是杂食动物,可以喂鸡鸭饲料、米饭、米粒、米糠、麦麸等,也可以把饲料、米糠等和青菜、青草、瓜果等青料混合搅拌喂养。在供给青粗料时,应严加清除混入料中的锐利、坚硬之物及塑料制品等杂物。
喂养量:根据鸵鸟的日龄,1~30日龄的鸵鸟每天70克;31~60日龄的鸵鸟每天121~400克;61~90日龄的鸵鸟每天500~600克。除了喂精饲料之外,还需要喂青饲料,平均一天1.2~1.5kg。
饮水:雏鸟出壳之后,需要在不超过24小时的时间之内喂水,然后才可喂料。喂养的次数半月龄的鸵鸟每天喂6次,日后慢慢减少至一天4次或者3次。
环境卫生
清洁饮水:饮水器每天清洗一次,每周用高锰酸钾水消毒一次。育成期鸵鸟采食量大,排粪多,应及时清除,饲养场地应定期消毒。
通风:在炎热的夏季,应打开窗户通风,冬季通风要避免对流。
运动管理
每次饲喂后0.5~1小时应驱赶运动,以防鸵鸟沉积过多的脂肪影响产蛋性能,特别对大群饲养的育成鸟尤为重要。
繁殖与孵化
鸵鸟一般在2-3岁性成熟,繁殖期通常在每年的3-9月。雌鸵鸟每次产卵10-15枚左右,孵化期约为42-46天,孵化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日常管理
定期对鸵鸟进行健康检查,观察其精神状态、羽毛、粪便等。保持鸟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投放食物要选择安全、卫生的,不要喂养有毒的植物。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更好地进行鸵鸟的养殖。建议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以提高养殖效率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