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鲈的养殖可以分为仔鱼生产、鱼种养殖和成鱼养殖三个阶段,具体方法如下:
仔鱼生产
池塘粗养:面积3-5亩,水深1.0-1.5米,放养密度每亩5万-10万尾。
半精养:使用数平方米到数十平方米的水泥池,每平方米放数千粒鱼卵。
精养:起始密度每亩10万-20万尾。
鱼种养殖
放养密度:鱼种长至2-3厘米时,每亩0.5万-0.6万尾,集约化养殖可提高到每亩0.7万-1万尾。
养殖方法:采用肥水法养殖,体长达到1.8厘米后,可驯化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成鱼养殖
池塘面积:5-15亩,水深1.5-2.5米。
放养密度:规格为10-15厘米的鱼种每亩1500-3000尾。
养殖方法:采用全价配合饲料养殖,少量施肥及投饲结合,做好日常管理,年底可达150克/尾以上的上市规格,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
人工繁殖
催产条件:
水温稳定在14℃左右,最佳催产水温为18-20℃。
催产方法:
提前2小时选择成熟亲鱼暂养网箱中,并辅之以缓流水刺激,使用鲤鱼脑垂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等催产剂。
孵化:
孵化期长短取决于水温,12℃时需12天,18℃时5天,孵化率为85-90%。
养殖准备
池塘选择:
选择水质优良、无污染、水源充足的地方建造养殖池,面积5-10亩,水深2米以上,周围要有排换水源和增氧设备。
消毒与培肥:
放养前用石灰消毒,然后施肥水,确保水质干净清洁。
鱼苗暂养:
购买鱼苗时选择优质品种,暂养于网箱中,密度根据鱼苗大小调整,待长大后再放入养殖池。
投喂管理
饲料选择:
人工养殖的黄金鲈能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饲料系数为1.5,可投喂含蛋白32%-36%的饲料、小鱼虾、冰鲜鱼等。
投喂频率:
成鱼每日早晚各投喂1次,鱼苗期喂3-4次,少吃多餐,夜间在水底休息。
疾病防治
预防为主:
定期进行水质检测,调整水环境,保持水质清洁和溶氧充足,定期消毒。
抗病治疗:
发现病鱼应及时隔离治疗,引进先进的疾病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其他管理
抗应激:
做好抗应激工作,特别是在天气变化频繁时,使用抗应激药物如裕维葆。
保温:
提高水位,使用厚保温膜,确保水温稳定。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黄金鲈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