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养殖的驯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食性驯化
在幼蟾蜍时期就进行食性驯化,以投喂配合料为主。越冬后的幼蟾蜍可放养到成蟾养殖池进行饲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即可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作为种用或刮浆用蟾蜍。
蟾蜍的食料主要是昆虫,小型昆虫有粘虫、蚂蚁、蚜虫、蚊虫、蝽象、金龟子、象鼻虫、小地老虎、甲虫等;大型昆虫如蝼蛄、大青叶蝉等。人工饲养可用黑光灯诱虫或人工捕虫解决其饲种问题。此外,繁殖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也可解决蟾蜍的主食。
捕捉与放养
晚上捕捉蟾蜍时,可用三节电池的手电筒强光照射,使其不会轻易跑掉。由于蟾蜍肢较短,跳跃能力差,一般都是缓慢爬行,因此捕捉相对容易。种蟾雌雄搭配比例一般以3雌1雄为宜,受精率可达90%以上。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2对。
养殖环境
养殖蟾蜍首先要选择一个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立一个养殖场。养殖场四周建大概1米高的围墙,里面建养殖池、繁殖产卵池和孵化池。养殖池周围种植饲用牧草及蔬菜,供蟾蜍避光栖息。池中投放少量水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调节水质,繁殖水蚤供蟾蜍捕食。还可在场中安灯诱杀昆虫作为饵料,也可人工养殖蝇蛆、黄粉虫、蚯蚓等高蛋白鲜活动物饵料,保证蟾蜍不缺饲料。
疾病防控
蟾蜍容易感染一些常见的疾病,如真菌感染和寄生虫等。定期观察蟾蜍的健康状态,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繁殖管理
蟾蜍的繁殖能力较强,通常通过交配产卵的方式进行繁殖。繁殖期间需要提供适宜的水域和蛙卵孵化箱,并控制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促进蛙卵的孵化和蝌蚪的生长。产卵池、蝌蚪池水深一般保持20厘米~40厘米。可投喂切碎的菜叶、鱼肠、猪血、淘米水,每天1次~2次。经半个月的培育,体长达3厘米时,就可捞出放入幼蟾池中养殖。从卵孵出蝌蚪到幼蟾约需40天,这时就需转入成蟾池养殖。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对蟾蜍进行驯化,使其适应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率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