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磨砚台石材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粗磨
首先使用油石和幼河砂进行粗磨,目的是磨去凿口和刀路。
细磨
使用滑石和幼砂纸(一般是一千目的水磨砂纸)反复磨滑,使砚台手感光滑。
浸墨润石
将砚台浸泡在墨水中一段时间,然后褪墨处理,使砚石更加细腻和滋润。
精细打磨
最后用手指肚按住砂纸在砚堂上轻轻打圈,直至整个砚面推过一遍,清水洗净后,表面应平滑无砂痕。
详细步骤说明:
采石
从山上采石,背至山下制砚,全靠肩扛背驮,用脚板一点一点踏出来。黄石山上的石头不能用炸药采,因为其石质较软,受不得猛烈冲击。
选石
挑选哪些石块可以制作砚石,挑选好石块后再制胚。以前纯用手工制作,现在有了加工机器,用机械将石材切割成砚台石胚。
制胚
根据石胚色彩、大小、厚薄在石胚上因材画出图案框架,再用现代机械雕刻刀具按图案切、刻、雕成粗糙的图案,然后再用手工雕刻刀精雕细琢各种传神精制图案。
打磨
将刻成的图案再用手工打磨成光滑的表面。打磨时必须加入清水,清水变浓时要更换及洗净砚面,避免残留砂粒在砚面。
褪腊和重新开锋
新砚褪腊及旧砚重新开锋,可用上述方法推磨一、二遍,便可达成。
建议:
在选择砚台石材时,应选择质地坚实致密、细腻滋润、刚柔相宜的石材,这样磨出的砚台不仅使用效果佳,而且更具观赏价值。
打磨过程中要注意力度和均匀性,避免使用蛮力,以免损坏砚石。
最后的浸墨润石步骤非常关键,能使砚石更加细腻和滋润,使用效果更佳。
通过以上步骤,古人能够制作出光滑细腻、适合研磨墨汁的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