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猪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点:
品种选择
选择优良的猪品种是获得瘦肉型猪的基本保证。一般而言,脂肪型猪或土种猪的瘦肉率较低,而经过杂交的瘦肉型猪(如杜洛克、长白、约克夏等)瘦肉率较高。二元和三元杂交商品猪的瘦肉率通常可达64%以上。
饲料管理
蛋白质含量:猪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不同。前期(20-60千克)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应达到15%-16%,后期(60千克以后)降为12%-14%。
能量饲料:前期饲料中所含可消化能量要高,后期要加以控制,以限制猪的增长速度,提高瘦肉率。前期和中期精料和青粗料之比为1:0.5至1:1,后期以1:2为宜。
饲喂方式:前期让猪自由采食,不定量,尽量使猪多长肉;后期适当限制采食量,一般以限10%-15%较适宜。在喂精料过程中应喂干粉料或湿拌料,在猪吃饱后,让其自由饮水。
饲养管理
适时屠宰:适时屠宰期是体重达90-110千克。因为猪生长到此时,日增重基本达到高峰,若继续喂养,则生长速度减慢,消耗饲料增多,饲料报酬低,瘦肉率下降。过早屠宰则猪的生长发育不全,产肉少。适时屠宰可减少饲料浪费,提高经济效益,而且瘦肉多、肉质好。
防病驱虫:注意搞好清洁卫生和消毒,打防疫针,驱虫。建立规范完善的防疫和免疫程序,做好春秋两季定期防疫和不定期的防疫、驱虫、环卫及消毒工作。
环境控制
温度和湿度:瘦肉型猪抗应激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环境影响。适宜的温度为18-21℃,夏季气温高于30℃时,猪采食减少,影响生长;冬季气温低于10℃时,采食虽增加,但部分能量用于产热保暖。最适宜的湿度在40%-75%。
饲养密度:控制猪舍中猪只的饲养密度,不能过密。育肥前期饲养密度控制在0.5-0.7m²/头,育肥后期控制在0.7-1.1m²/头为宜。
其他管理
自繁自养:避免引入外来病种,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饲料选择: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合理搭配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确保营养全面充足。
饮水:保证猪有充足的饮水,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时,应增加饮水量,以减少热应激。
通过以上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瘦肉型猪的瘦肉率,降低饲料消耗,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