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螺怎么养殖

亲子百科 · 2025-01-09 00:15:17

米螺的养殖方法如下:

田间工程

田基加固:夯实加固田基,高50cm、宽30~50cm,可蓄水深30~50cm。

防逃设施建设:进、排水均用直径110mm并带弯头的聚氯乙烯塑料管,进水口用50目(直径0.3mm)、长100cm、直径30cm尼龙筛绢网兜过滤,排水口用20目(直径0.85mm)渡锌钢丝网栅。

选择良种

选择稻田、池塘、湖泊等天然水域或田螺良种场生产出来的具有明显生长优势的健康个体。要求壳厚体圆、壳面完整无破损。

适时放种

水稻秧苗分蘖结束后,注水入田至水深10cm左右,放养种螺、幼螺入田。主养田螺的稻田,每亩放养个体规格1.25~2.50g幼螺30000~60000只,或投放个体重15种螺150kg、数量约6000~10000只;套养田螺稻田,每亩放养个体重1.25~2.50g10000~20000只,或投放个体重15g50kg、数量约2000~3500只。雌雄配比适当,同批一次性放足。如有上年留存种螺的,按留存数量适当补充种螺。

水质调控

水深上升到15cm后,田螺摄食量逐渐增大,需要适当补充新水维持溶解氧(要求3.5mg/L),日换水量为稻田水深的1/4~1/2。及时施肥,每亩可施秸秆发酵饲料或秸秆堆沤肥25~50kg,1个月1次。

饵料投喂

饵料以水中浮游植物和水中的腐植质为主。

温度控制

田螺在水温15度左右时开始活动与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8度,温度30度以上时,它们会将肉体缩入螺壳内,夏季可以通过空调等设备控制温度。

混养方式

可以采用田螺、河蚌、鲢鱼、鳙鱼、泥鳅混养,以提高养殖效益和生态平衡。

疾病防治

定期巡塘,观察螺丝的生长状态和水质情况,及时防治病害。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米螺,获得良好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