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大雁孵化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种蛋选择与消毒
选择种蛋时,应从非疫区、健康且高产的优良大雁群中选择,确保种蛋大小适中、蛋形蛋色正常,避免使用小蛋、大蛋、赃蛋、畸形蛋等。
种蛋贮存时间为7-10天,温度控制在15-16℃,湿度为70%-75%,且需通风良好。种蛋应大头朝上放置,若贮存时间超过7天,则需每日翻蛋一次以防蛋黄与蛋壳粘连。
种蛋在入孵前应进行熏蒸消毒。具体方法是将种蛋放在蛋盘上,大头冲上,用塑料薄膜罩住,然后在容器中加入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关闭门窗进行熏蒸20分钟。
预热
种蛋从贮藏室取出后,需在孵化室内自然预热,待蛋表温度达到室温后即可进行码盘入孵。预热时可使用高锰酸钾或菌毒杀、百毒杀等药物按说明配成所需浓度,将种蛋浸泡3-5分钟,捞出晾干后放置在孵化室内预热6-8小时。
孵化管理
温度控制:整批入孵的种蛋采用变温孵化方式,温度控制在30℃-37℃之间,前期高后期低逐步降温;分批入孵的种蛋则采用38℃-38.5℃的恒温孵化。孵化机内温度传感器应放在种蛋上,确保从始至终保持蛋温在38-38.5℃之间。
湿度控制:孵化湿度原则为两头高,中间低。1天-3天保持65%-70%,4天-28天控制在60%-65%,29天-31天提高到70%-75%。在保持正常温湿度的情况下,尽量通风顺畅。
翻蛋:自动翻蛋的孵化机每2小时翻蛋一次,手动或采用土法孵化时每3小时-4小时翻一次,翻蛋角度为45-90度。机器孵化每天定时打开机门两次,孵后16天还需将种蛋从蛋盘架上抽出2/3左右进行凉蛋,凉蛋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
照蛋:第一次照蛋在孵化后第8天进行,通过照蛋捡出无精蛋和死胚蛋。第二次照蛋在入孵后第28天进行,以删除死胚蛋,活的正常胚蛋移入出雏盘和出雏器。
出雏
雏雁在可以自由行走后,会开始琢食周边的草甸,此时需要使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同时对雏雁的体表进行处理,轻轻擦拭消毒体表细菌。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大雁种蛋的人工孵化。在整个孵化过程中,确保温度、湿度和翻蛋等条件的稳定和适宜,以及及时进行照蛋处理,是提高孵化成功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