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土鸡需要关注多个方面,包括场地选择、育雏管理、饲养密度、光照管理、饲料与水分、疾病防治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殖方法和建议:
场地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高燥、取水方便的地方。
场地应远离村庄,避免污染,鸡舍可遮风挡雨。
育雏管理
雏鸡进入育雏室后,第一周每平方米50只,隔开为一群,铺新鲜干净的干稻草。第二周每平方米40只,撤去铺草,使鸡粪直接通过网眼落到地上。第三周每平方米30只,之后为10只。
按日龄、强弱、大小、公母分群饲养雏鸡。
鸡舍温度第一周为32℃,以后每周降2.5℃,至自然温度21℃时脱温。
采用1小时光照、3小时黑暗的4小时周期间隙光照法,促进土鸡的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
饲养密度
雏鸡阶段密度较高,一周龄内掌握在35只/m²,以后每周降5只左右/m²,直至过渡到常温。
成鸡阶段,饲养密度一般为8-10只/平方米。
饲料与水分
一天需要喂食三次,一般使用玉米、小麦或大米等作物混合饲料一起喂食。
饲养期不能停水,保持水分充足。
定期更换饲料,根据生长阶段的不同配制不同的饲料,保证每只鸡的采食量以及饮水量。
光照管理
采用1小时光照、3小时黑暗的4小时周期间隙光照法,使鸡的活动与休息适量,促进土鸡的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
疾病防治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如新支二联苗、法氏囊疫苗等。
饲料中添加抗应激药物和添加剂,如速溶多维、维生素C和活力健等。
保持鸡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放牧管理
雏鸡25日龄后方可放牧,这是保证成活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夏秋时节,水草茂盛,是鸡群放养的最好季节,充分利用野生青草和绿嫩的树叶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强和消化利用率高的优点,充分进行放养,降低饲料成本。
其他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往土鸡群里放几只大公鸡,可以有效提高鸡群的活跃度,大公鸡与土鸡群的比例约为1比15左右即可。
饲养用具要经常洗刷消毒,保持鸡舍空气新鲜,通风良好。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养殖土鸡,提高其成活率和肉质风味,最终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