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蟾蜍过冬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室外越冬
水沟越冬:在饲养场中间或周边地带开挖几条水沟,沟总面积占场地面积的10%~20%,沟内蓄水30~100厘米深,北方宜深些。每平方米水面放养10~30只蟾蜍。严冬季节如发现结冰,早上应把冰面打破,以利氧气溶入水中,防止水下蟾蜍窒息死亡。
室内越冬
容器越冬:使用缸、盆、桶加水20厘米深,然后放入蟾蜍。室内越冬要防止室温过高,导致蟾蜍冬眠不足,以保持水温在1℃~8℃为宜。
大棚越冬
塑膜大棚:如有条件,可用塑膜大棚越冬,保持棚内气温在1℃~10℃即可。但应防止晴好天气时中午膜内温度过高,要及时通风换气。
秋季饲养管理
强化饲养:在每年10月份,用豆渣和猪、羊血各半混合后放入器皿中,让其自然发酵,引来飞蝇产卵,5~6天后蛆虫大量孵出并爬出器皿外,任蟾蜍自行摄食。同时,晚上在养殖场上空开亮几盏灯引诱昆虫集聚,由蟾蜍取食,补充饵料,使其冬前健壮。
防病措施
消毒:越冬前对池水及蟾蜍用万分之一漂白粉溶液喷洒消毒1次,以防病菌侵入。
保持水质
防止漏水:不管室外或室内及大棚越冬,要防止养殖池漏水,管理中要定时检查,发现漏水的要及时补水。如不漏水,且水不变质的,整个冬天不必换水。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蟾蜍安全度过冬季。建议根据具体条件和蟾蜍的种类选择合适的越冬方式,并注意观察和管理,确保蟾蜍能够顺利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