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黑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设施
池塘:选择土池塘或水泥池,水深1-2米,提水设备齐全,底泥宜浅,进排水口设有防逃网。
水质:水质要求清澈透明,酸碱度在7.0-8.5之间,溶氧量要维持在5mg/L以上。
水草:在池的四周水面种上水草,一般不超过鱼池面积的20%,作为隐避物,便于遮挡阳光、避暑、捕食,同时还能净化水质,调节水温。
水源
可以使用河水、水库水、地下井水等,水质宜中性或弱碱性。
鱼种放养
鱼种规格:选用10厘米以上(最好14-20厘米,60克-100克)当年鱼种,鱼种要规格一致,无伤无病。
放养时间:当年最好在9月至10月上旬放养,年后放养在3-4月。
消毒:下塘前必须严格消毒,一般采用5%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或10ppm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0分钟。
放养密度:深在1.2-1.5米时,每亩放养8000-9000尾鱼种(50-60克/尾)。
投喂饵料
动物内脏及各种小鱼虾:黑鱼为肉食性鱼类,以鲫鱼等小杂鱼为主,养殖初期可以将切碎的鱼苗投入池塘中,或者投喂人工饲料,用豆粉、酵母粉以及鱼虾进行混合,每天给黑鱼喂食2-3次。
人工配合饵料:配方为绞碎的杂鱼虾糜70%、豆粉20%、酵母粉5%,余下的为多维素矿物盐、促生长剂和抗菌素。日投饵两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7%。
日常管理
巡塘:早晚巡视鱼塘,查看鱼体生长情况,及时清理残饵,定期对食台进行消毒。
换水:每年的7-9月份是高温季节,要每周为黑鱼换一次水,保持池水干净。
增氧:定期增氧,确保水体溶氧量充足。
病害防治:做好水霉病、肠炎病的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淡水黑鱼的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洁、投喂合理、管理细致是提高养殖成功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