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卵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养殖设施
建池:可以挖坑,注意防逃防积水。
立体饲养:搭架、建槽,每层间隔40cm,或使用木箱、缸、篓、盆,在室内堆料养殖。
饲料准备
蚯蚓养殖所需的三性饲料包括动物饲料如猪牛羊鸡鸭鹅粪等。
蚓床配方和调制
牛粪:100%。
沼渣饵料:将沼渣沥干、摊开,与烂碎草、树叶及有机生活垃圾拌匀上床堆放,厚度20~25厘米,湿度65%。
投放种苗
将发酵调制好的蚓床物料平铺于养殖池,厚度15-20cm,种苗铺于其上(3000-5000条/㎡为宜),品种以太平2号、北星2号为宜。
孵化管理
蚯蚓卵经18~21天孵化,生长60天左右性成熟,成虫交配5~8天开始产卵,之后每隔1天产一个卵。头3个卵每卵孵化1~3条蚯蚓,之后的卵每卵孵化4~7条蚯蚓。100天后蚯蚓生长减慢,90~100天时收获蚯蚓效益最高。
孵化过程中,应定期清出卵茧、更换物料、提高孵化率。气温15-28℃,每隔10-15天将卵茧从养殖床内清理出来,堆成厚20cm、宽35cm的孵化床,再盖上层15cm厚新粪料。保持通风,相对湿度控制在56%-60%,卵茧孵化15-20天即可孵出幼蚓,孵化率达95%以上。
采收方法
用铁丝网装钉一个筛子,将蚯蚓连土放在筛子上,筛底可放一盘子用以收集蚯蚓。
种蚓处理
种蚓从种蚓堆中分离出后,高密度地混养3天,再重新搭配放入不同粪堆中,拌入新鲜粪料,再次繁殖。20天后可再次分离,如此循环。
日常管理
蚯蚓生活的适宜温度是15℃~30℃,低于12℃就停止繁殖,超过35℃就有热死的危险。高温季节应注意洒水降温,冬季注意覆盖增温保暖。
一年中,4~5月份是生长繁殖旺季。在适宜条件下,蚯蚓每隔7~8天产卵一次,每卵可孵出3~4条小蚓,幼蚓一般60~90天可成虫,4个月长成。
每月添料一次,定期清理蚓粪并将蚯蚓分离出来,促进蚯蚓正常生长。最好将大小蚯蚓分开饲养,避免混养造成成蚓自溶而影响产量。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蚯蚓卵,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