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鱼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清塘消毒
在放养前,先清除池底淤泥,保持水深6—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60—75千克进行消毒,待池塘水体中出现大量浮游动物后放苗。
鱼种放养前在水温10—15摄氏度时用300-500的食盐溶液浸泡5—10分钟以增强对鱼病的抵抗力。
试苗
用活鱼放入网箱在池塘中试水检查,待池塘毒性过后,才可以放养鱼种。
放养时间
选择在晴天的上午进行放苗,避免在雨天或烈日当空的中午进行,以减少对鱼苗的应激反应。
放养地点
优先选择上风处放苗,这样可以利用风力帮助鱼苗均匀分布。对于面积较大的鱼塘,建议在2-3个不同位置放苗,以减少对单一区域环境的冲击,促进鱼苗均匀分布。
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应综合考虑鱼种品种、水源条件、鱼池环境、饲料或饵料供应、放养时间、地区气候差异、管理水平、市场行情以及资金状况等因素。
对于实行轮捕轮放的鱼塘,放养的鱼种应有大小之分,以保持生态平衡和提高养殖效率。对于不实行轮捕轮放的鱼塘,应选择规格一致的鱼种,以减少竞争,促进均匀生长。
放养模式
可以根据养殖需要选择单养或混养。单养指在同一个网箱之中只放养单一种类的鱼种,这种养殖方式管理方便,产量高,鱼种生长整齐。
混养可以降低只发生于某种鱼类的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同时密养而不使密度过高,可以既保证一定的单位面积产量又防止鱼类接触过分密切而导致病原高度传染。
温度控制
在放养过程中,要注意水温的变化,尽量减少温差。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更适合放苗。
饲料与投喂
投饵要定质、定量、定位、定时,要定期检查鱼情,消除池中的杂草、残饵、死鱼及寄生虫中间宿主等,防止病害发生和蔓延。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进行鱼类的放养,提高养殖的成功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