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养殖水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水泥池养殖
建设约20平米的水泥池,宽3米,长7米,高度1-1.2米,水深0.5米。
池体需进行碱性物质淡化20天后才能投苗,每平米投放100条种蛭。
稻田套养
在稻田中挖沟渠和溜沟,溜沟宽0.4米,水深0.3-0.5米,占总面积10%左右。
泥塘式养殖在稻田内部开挖泥塘,沟宽、深均为0.4米,深0.5-0.6米,占稻田面积15%左右。
稻田施农药时要选择高效低毒农药,最好使用动物粪便作为饲料。
沼泽和泥塘养殖
这种模式投资成本较低,管理、捕捞较麻烦,但水生植物茂盛,有机物质丰富,适合水蛭生长。
标准化集约精养
建议池塘长90米,宽7-8米,池深1.2米-1.5米,水深0.5米-0.6米。
建设泥土栖息地,高出水面0.3米,上面种水草,使用40目聚乙烯网布做好防逃措施。
每亩水面积投放种蛭2000条。
网箱养殖
水槽宽度3米左右,长度按场地而定,水深控制在40公分内。
内设网箱上面覆盖遮阳网,每天保持水槽4倍水体的换水,水草均布,占总面积的50%。
土池散养
初学者适合的养殖模式,投资少,管理粗放,但个体大,成活率低,捕捞成本大。
微流水水槽网箱养殖
水槽宽度3米左右,长度按场地而定,水深控制在40公分内。
内设网箱上面覆盖遮阳网,每天保持水槽4倍水体的换水,水草均布,占总面积的50%。
小网箱超高密度养殖
适合养殖经验丰富的养殖人员,网箱直接在水体中,不接触池塘底部,产量稳定在每平米8-10斤。
建议
选址: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的地方建池。
种苗选择:选择健康、活力强、体型均匀的水蛭种苗进行养殖,确保种苗的质量和成活率。
投喂管理:水蛭的食性广泛,可以投喂螺蛳、蚯蚓、昆虫等鲜活饵料,也可以投喂配合饲料。投喂时要定时定量,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换水,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水质调节:保持水质清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水温宜保持15~30℃,高温季节要注意适当的换水降温。
越冬管理:入冬后,气温降到10℃以下,水蛭停止摄食,钻入土中或树叶下冬眠,早春放养的蚂蟥一般都已长成成体,可加工出售。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在城市中进行水蛭的养殖,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和管理措施,可以获得较好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