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海鳗的养殖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池塘设置、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疾病防治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殖步骤和建议:
池塘设置与消毒
池塘面积建议在1~2.5亩之间,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
池塘应选择交通方便、无污染、水源充足、电力便利的地区建造。池底土质以松软为好,有利于海鳗钻穴栖息,但池底淤泥不能太多,且不能带有黑的腐泥。
在放养前半个月,将池塘干池曝晒或带水清污后,每亩撒干石灰75—100kg,或用漂白杨20—25kg/亩,兑水稀释后泼洒在池底和池边,进行消毒。
海鳗的放养
普通每亩池塘可放养50克的海鳗7000尾左右,其他可适当搭养少量滤食性或底栖杂食性鱼类如鲢、鳙、鲤、鲫等,以保持水质清爽和提升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益。
海鳗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水质、养殖方式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止水式池的放养密度为150-300克/平方米,流水池为500-1000克/平方米。
饲料投喂
在池塘各边放置数个饲料台,把人工协作饲料放在饲料台上让海鳗摄食,日投饵量可为鱼体重的2%~3%。
饲料应投在饵料台上,便于清理残饵。每天投饵2次,具体投饵量要根据饵料台上的残饵量、天气情况、鳗鱼的摄食情况及饵料的质量等来适当调整。
水质管理
海鳗在溶氧量为5~10毫克/升,PH值7.2~9,透亮度20厘米左右的水质条件下生长良好。
水质变坏时,应排出部分旧水,注入新水。如发觉海鳗集中在水面并围绕池塘边转,说明水中的溶氧量不足,此时应启动增氧机增氧。
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在30—50cm,冬季池水要保持在1.2m以上。
疾病防治
养殖期间每隔15天杀菌、虫一次,同时定时使用生物制剂和水质改良剂。每月使用2次大黄、黄连、大蒜等中草药粉碎与饲料拌和投喂,以预防和降低疾病发生。
轮捕轮放及越冬管理
轮捕轮放是鳗鱼养殖的增产技术,主要在于符合鳗的生长规律。鳗鱼生长至7月份有50%达到规格鳗时,可进行轮捕轮放。
冬季水温下降,鱼钻穴不摄食,一般换水量控制在30%左右。水温降至13℃以下时,海鳗会钻穴越冬不摄食,此时就不用投饵了。
日常管理
及时分箱饲养,按体质强弱、个体大小分开。保持网箱清洁卫生,预防疾病,保障水体交换畅通。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合理调整设备参数,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同时注意节约能源和降低噪音。
通过以上步骤和建议,可以有效地进行宠物海鳗的养殖。需要注意的是,海鳗养殖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建议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