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虾蛄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养殖基本条件
需要良好的海水和地下水水源,养殖大棚应建在没有污染、取水方便、地下水资源丰富且离海近的区域。
养殖大棚一般为拱棚,高度最好在3m以上,宽度一般为12~15m。
设计两排养殖池,规格为5m×5m到6.5m×6.5m的正方形或半径为2.5~3.0m的圆形水泥池,也可采用玻璃钢养殖池。
养殖池底四周向中央平缓降低,坡度差一般为半径的10%,中央设有集污口。
为防止虾蛄自相残杀,可在养殖池布设养殖管,提供隐蔽阴暗的环境。
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养殖池及养殖管消毒:使用漂白粉对养殖池进行杀菌消毒,清洗干净后备用。养殖管选用10~15cm的黑色PVC或PVR管,每根长度30~40cm,3根或5根为一组,捆绑成三角形或梯形,成排均匀摆放在池底。
肥水:放养虾蛄前2~3天开始肥水,在养殖池周围均匀设置4~6个气石,加水至60cm。
苗种准备
苗种来源:主要有天然海区捕捉的人工苗种和天然苗种。天然苗种大多用定置涨网和底拖网等捕捉,运输时要注意避免高温、日晒、雨淋和风吹。
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苗种品质与规格、饵料供给情况、养殖管理程度等而定。通常海捕天然苗种个体较大,体长在3—6厘米以上,可放5000—7000尾/亩;若放养2厘米左右的人工苗,其放养密度可恰当高些,为8000尾/亩左右。
场地准备
清塘:养殖前必须消除敌害生物及致病病源。清塘通常按清塘药物的有效期提早进行,选择晴朗气象,在退潮时尽量放干池水,用高浓度的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放养技巧
亲虾蛄选择、运输和暂养:选择体长在llcm以上、体重在30g以上的亲虾蛄,运输方式有活水船运输、尼龙袋充氧运输等。亲虾蛄暂养池中的水温前1—3天以比海区高1—2℃为宜,以后以0.5-1.0℃/天速度升温至21-22℃的条件下暂养20-30天。
投饵:虾蛄的食性是以动物性为主的杂食性,常用的饵料品种为小杂鱼、虾、贝等,但以鲜活的鸭嘴蛤为佳。投饵需均匀,并在每天黄昏投饵较适宜。
养成方式
人工全程养殖:放养2厘米左右的人工苗种或3~7厘米的自然苗种,培育到成虾蛄出售为止。
育肥暂养:将较瘦的成虾蛄或个体相对较小的成虾蛄培育成较肥壮的虾蛄。
贮存暂养:收购成虾蛄,贮存到一定数量,以鲜活形式运输到外地市场或出口。
水质管理
虾蛄对水的要求较高,需要充足的氧气和较为稳定的温度和盐度。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清洁,并安装吹气或通氧装置。
繁殖管理
虾蛄的繁殖期较长,从春天开始到秋天结束,繁殖期间要注意控制水温,以提高产卵数量和卵的孵化率。
以上是泰国虾蛄养殖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