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薪酬的计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劳动报酬
定义:员工通过投入时间、能力、经验、价值所获得的报酬,通常以月度计发为主。
特征:
短效系统
薪酬越高,人力成本越高,利润越低
关注个人或岗位价值和贡献
固定加薪,留人成本较高
经营报酬
定义:员工通过共同努力,为经营成果贡献价值和增利所获得的报酬,通常以年/季度计发为主。
特征:
中长效系统
薪酬越高,人力成本越低,利润越高
关注团队或组织价值和贡献
弹性与变动加薪,留人成本较低
月工资计算
月工资天数:通常为20.83天或21.75天。20.83天是月制度工作时间,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计算公式:
正算法:工资 = 月薪 ÷ 21.75 × 月计薪天数 × (出勤天数比例)
反算法:工资 = 月薪 - 月薪 ÷ 21.75 × 缺勤天数 × (出勤天数比例)
月计薪天数:=(月出勤天数 + 法定节假日天数)
出勤天数比例:= 21.75 ÷ (当月应出勤天数 + 法定节假日天数)
薪酬计算流程
职责分配:各部门经理提交部门核算规则,人力资源部制订薪资架构及审核,完成薪资资料审核并审批工资表。
薪资计算:根据员工职级、月薪、年薪、奖金等资料信息进行计算,确定不同性质员工的结算流程。
薪资分类及标准:包括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加班工资和晋升工资等。
薪资计算依据:包括考勤表、薪资项目更新明细表、社保明细扣款表、加班明细表、值班明细表、绩效考评成绩明细表等。
工资发放时间:根据城市和行业等标准确定,常见为当月工资在下月固定日期发放。
薪酬组成部分
基本工资:根据岗位和合同约定。
绩效工资:与工作表现和业绩挂钩。
奖金:包括年终奖、项目奖金、业绩提成、特殊贡献奖等。
建议企业在制定薪酬制度时,综合考虑劳动报酬和经营报酬的平衡,合理设定薪资结构和计算方式,以激励员工积极性并控制人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