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创作的一幅长卷画,它以精细的细节和生动的场景描绘了当时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展现了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风俗民情。这幅画以其独特的散点透视构图法和丰富的内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的杰作,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
画作特点:
作者:张择端
年代:北宋时期(1100年至1125年)
形式:绢本设色长卷
尺寸: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
内容:
起始:描绘汴京近郊的景致
中段:漕船泊航于汴河,行人往来于拱桥
结尾:市区街衢店肆
人物:画中人物超过五百五十,舟车二十余,市肆民居众多
画作意义:
历史价值:记录了北宋时期汴京的繁荣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文化价值:反映了宋代商业的高度发展,以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
艺术价值: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杰出代表。
《清明上河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国宝级文物,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