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的标准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衡量,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标准:
高度
来自老师多年思想和方法的累积,体现对某个领域的高屋建瓴的境界。这样的师者定是某个领域的权威。
深度
来自老师的钻研和探索精神,课堂总能让学生有新的发现,带出来的学生有批判意识强,喜欢质疑和求证。
宽度
来自老师在课堂上的旁征博引,能够引发学生触类旁通,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
温度
来自老师对职业的热爱,带着思想和情感温度上课,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长度
指的是时间的长度,没有时间长度的累积,就没有思想和经验的积累。时间长度的背后是对一件事的热爱与执着。
有意义的课
学生在上课前后要有变化,学习到新东西,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已知内容。
扎实的课
课堂内容扎实,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有效率的课
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以及效率的高低。
充实的课
整个课堂过程中,学生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
有生成性的课
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活跃,生成新的资源和过程状态。
丰实的课
既有预设的设计,也有课堂中的真实互动和生成,使课堂内容丰富多样。
常态下的课
课堂表现自然,没有过度准备,能够反映教师平时的教学水平。
平实的课
课堂没有过多的修饰,注重实际教学效果,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
有待改进的课
课堂存在不足,但教师能够正视并改进,这表明教师具有持续改进的意识。
真实的课
课堂是真实的教学活动,没有虚假和表演成分,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
这些标准综合起来,可以认为一堂好课应该是 有高度、深度、宽度、温度,并且时间长度足够的课,同时在内容、方法、互动和结果上都要扎实、有效、充实、生成和平实。最终,课堂的达标率也是衡量一堂好课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