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记录的重要文件,它详细记录了审计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审计程序的执行情况以及审计结果。以下是编写审计工作底稿的一些基本步骤和要点:
底稿内容
财务报表和业务资料:包括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表附注等相关资料。
审计程序和结果:包括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过程、所得到的证据、问题发现及处理、审计工作的总结和结论等。
审计思路和论证:包括审计员在审计过程中的思考、分析和判断,以及所得出的结论和建议等。
底稿格式
标题:每份底稿应有清晰的标题,准确地描述该份底稿的内容和目的。
编号:每份底稿都需要有唯一的编号,便于查找和追溯。
日期:底稿上需要标注制作日期和最后修改日期,便于了解底稿的时效性和更新进度。
责任人:每份底稿都需要标注责任人的姓名和职务,以明确底稿的制作和审核人员。
附件:对于重要的底稿,在其清晰明了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一定的附件,如图表、数据、证据等。
编写步骤和要点
封面:包括审计项目名称、审计时间、审计单位、审计负责人等基本信息。
目录:列出审计底稿中各个部分的标题和页码,方便查阅。
审计计划: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时间安排等内容,为审计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审计程序表:列出审计的具体程序和步骤,包括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样本、审计时间等,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审计证据:记录审计过程中获取的证据,包括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合同、发票等,要求证据真实、完整、充分。
审计结论和意见:根据审计证据和分析,得出审计结论和意见,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被审计单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附件:包括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其他文件和资料,如审计调查问卷、审计现场照片等。
编写注意事项
审计底稿应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审计过程和结果,不得有虚假、遗漏和误导性内容。
审计底稿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编写,内容清晰、条理分明、易于理解。
审计底稿中的审计证据应充分、有力,能够支持审计结论和意见。
其他要求
每个审计事项应编制一份或多份审计工作底稿,基本情况、审计评价、举报事项、汇总审计事项等也应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应统一按阿拉伯数字流水编号,并在底稿中明确标注索引号及页码。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应遵循《国家审计准则》和其他相关执业规范指南的要求。
通过遵循以上步骤和要点,可以确保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质量,为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后续的审计质量评估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