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一本古代叫法

略懂点知识 · 2024-12-26 07:34:07

大学在古代有不同的叫法,具体如下:

生员:

在古时候,尤其是明清时期,通过县级考试的人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进一步,在国子监等高等教育机构学习并成绩优异的学生,被称为“廪生”,这是比秀才更高级别的学历。

太学:

这是古代中国最高的教育机构,始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太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天下之士”,其名称后来也用来泛指较大的学府。

校、序、痒:

在夏、商、周三代,教育的机构分别被称为“校”、“序”、“痒”。

国子监:

这是古代中国的国立最高学府,相当于今天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国子监的学生被称为“监生”,他们通常来自名门望族或有特殊才能的人。

四书之一:

南宋朱熹将《礼记》中的一篇《大学》单独摘出,与《论语》、《中庸》、《孟子》并列,称为“四书”。这一称谓使得《大学》成为官方指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

综上所述,大学在古代有多种称谓,从“生员”、“廪生”到“太学”、“国子监”,再到作为“四书”之一的《大学》,不同的时代和教育体系赋予了它不同的名称。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