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
前身为上海纺织工学院,多次更名后,于2005年定名为东华大学。尽管名称强调了学校的综合性与国际化,但在公众眼中,它却常常被误解为一所“民办”院校。
长安大学
起源于西安公路学院,经历了多次发展与更名。名称中的“长安”常让人联想到历史文化,而非现代科技,导致许多潜在学生对其专业设置产生疑虑。
江南大学
前身为无锡轻工业学院,更名为江南大学后,未能有效传达其学术优势,导致社会对其定位产生混淆,不少学生在选择学校时感到困惑。
河海大学
以水利工程见长,前身可追溯到1898年的京师水利学堂。尽管在水利领域享有极高声誉,但由于名称未能准确反映出这一特色,导致外界对其专业设置产生误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
拟转设为广西工业学院,办学性质由民办转为公办。
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
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转设的院校。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拟转设为绍兴市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具体新校名还在斟酌中,预计2024年底前公布。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拟转设为长沙工业学院,属于长沙市政府直属公办本科高校。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转设为公办本科合肥理工学院,2024年已进行首批招生,预计2025年全面招生。
广州航海学院
打算改名为“广州交通大学”。
桂林医学院
打算更名为桂林医科大学,目前有些重要专业已经在一本批次招生。
厦门理工学院
打算更名为厦门理工大学。
新乡医学院
在河南想升级叫“大学”,但改名的路走得坎坷。
这些改名案例反映了高校在追求学术和社会认知上的努力,同时也暴露了在公众认知和教育改革过程中仍存在的挑战。建议各校在改名时,应充分考虑公众的接受度和学校的特色,以确保名称能够准确传达学校的定位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