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专业评估是教育机构为了确保新设专业的教学质量,依据一定的评估指标和程序,对新专业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价的过程。以下是评估的主要步骤和要点:
新专业评估程序
专业自评
参评专业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和《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新设专业建设基本要求》进行自评。
撰写《自评报告》和《基本状态数据表》,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学校评审
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参评专业的自评报告和支撑材料进行评审和预评估。
反馈评审意见,并要求参评专业根据意见进行修改。
材料审核
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对修改后的材料进行审核。
评估系统用于提交自评报告及相关数据信息。
后续工作
包括专家评审、现场考察等,按照上级要求执行。
评估指标体系
包括建设规划、教学团队、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建设成效等评估指标。
重点考查项包括若干评估要素。
合格要求是主要评估要素不合格数不超过3项,带“*”的主要评估要素均合格。
时间要求与责任分配
评估工作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如自评报告的提交、学校评审的时间等。
各相关单位如教务处、相关学院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执行。
评估结果呈现
评估结果通常以“分档”形式呈现,如A、B、C等不同的等级。
评估的意义
评估有助于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确保新增专业的教学质量。
示例
某学校于2024年6月18日召开了新专业合格评估工作启动会,强调了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具体安排。副校长彭勇要求参评专业紧密围绕评估指标体系,确保准备工作扎实到位。
以上信息概述了新专业评估的主要流程和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