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大学,也称为 国学或太学,是专为上层贵族子弟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府按照入学年龄和程度分为大学和小学。大学又分为由天子设立的“五学”,即辟雍、成均、上庠、东序、瞽宗,以及由诸侯设立的较为简单的“泮宫”。
在西周时期,大学已经存在,并且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礼、乐、射、御等。到了汉武帝时期,太学成为官方设立的最高学府,主要教授儒家经典。在唐代,国子监是中央官学之一,主要招收贵族子弟。
此外,古代的大学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机构,它们还承担着整理、研究和传播高深领域知识的任务。这些学府在中国封建教育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古时候的大学是由贵族子弟就读的学府,具有不同的名称和形式,但都承担着培养文化人才和传播知识的重要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