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大学学历评职称的要求和流程如下:
基本条件
学历资历:
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可定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两年,可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教师资格证:需持有相应的高校教师资格证。
继续教育学分:申报不同级别的职称有相应的学分要求,如申报一级教师,中专学历教学五年学分达到25,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学四年学分达到20。
教学能力与业绩
教学质量:要求教师完成规定的教学课时数,且教学质量考核合格。
教学成果:如获得教学优秀奖、教学成果奖,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参与教学改革项目等。
科研能力与业绩
论文著作:一般要求在CN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教研或学术论文,如有的学校要求中级职称需发表2篇论文。
科研项目: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或承担校级科研课题等。
专利成果:作为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等。
师德师风
教师需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无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实行违反师德“一票否决”制。
其他要求
班主任经历:申报高级教师的人员一般需要有五年班主任经历,本科生评一级教师需要三年班主任经历。
薄弱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部分地区对申报高级教师职称有到薄弱或农村学校任教1年的要求。
评定流程
个人申请与准备材料:符合条件的专任教师向所在民办高校提出职称评审的申请,并提交一系列材料,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表、学历证书和教师资格证、教学成果材料、学术论文和科研项目证明、继续教育证书等。
学校审核与推荐:学校对教师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择优推荐。审核结果需公示,无异议后,学校在评审表上出具推荐意见,并报送主管部门审核。
主管部门资格审查: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区教育局或职改部门会对申报材料进行进一步审核,包括复查申报人的参评资格等。审核通过的申报人员会向上级部门推荐。
水平能力测试(部分地区):部分地区可能要求参加教师职称水平能力测试,测试合格成绩在规定有效期内可用于申报评审。
综合评审:评审委员会对通过前面环节的申报人进行综合评审,考虑其材料、笔试(如有)、公开课或实验课(如有)等多个方面。
其他注意事项
民办高校的教师需要具备国民教育系列的毕业证书,并在教育部电子注册,才能参加职称评定。
民办高校评职称的要求一般较低,竞争性也较小,因为民办高校的教师流动性大,符合条件的老师数量少。民办高校评职称的时间也较快,一般从助教到讲师需要2-3年,从讲师到副教授需要5年,从副教授到教授需要5年。
建议:
民办高校教师在准备职称评定材料时,应详细列出自己的教学、科研和师德等方面的成就,并按照学校及主管部门的要求准备相应的证明材料。
由于民办高校评职称的要求和流程可能因地区和学校而异,建议提前咨询所在学校的人事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