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STL)自2008年创立以来,以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在法学教育界中独树一帜。以下是对该学院的一些评价:
教育模式
结合中美法律教育:STL是唯一将美国法学教育(Juris Doctor, J.D.)与中国法律硕士(Master of Laws, J.M.)培养模式相结合的法学院。
国际化师资:学院拥有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包括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荷兰等地的教授。
双语教学:课程采用中英双语授课,J.D.课程全英文授课,中国法课程中文授课。
毕业生情况
高就业率: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分布于国内外顶尖律所、跨国公司、政府机构、非盈利组织和世界顶尖大学。
就业去向:毕业生在Simpson Thatcher、Paul Weiss、Kirkland Ellis等国际知名律所,以及腾讯、华为、通用电气等知名企业工作。
学术与实践
丰富的学术活动:学院依托中美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等平台,积极开展高层次科研与学术活动。
实践导向:课程强调专业性、实务性和应用性,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形式进行教学。
劣势与批评
知识结构争议:有观点认为STL的知识结构可能不如传统法学院学硕深入,且在长期竞争中可能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
英语水平:虽然STL学生英语水平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优势可能逐渐减弱。
总结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以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国际化的师资和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法律教育。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表现出色,拥有广泛的职业发展和深造机会。然而,学院的教育模式也受到了一些批评,特别是在知识深度和长远竞争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