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五角星教育 · 2024-12-26 19:35:13

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犯罪类型、涉案金额、侵害客体、强制措施、处理结果、人员成分、年龄结构、户籍特征、犯罪主观故意以及犯罪心理等方面。

犯罪类型

大学生犯罪主要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两种罪名。

盗窃案件主要目标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手机、信用卡、随身听等,涉案金额较小。

故意伤害罪中,大多数为轻伤,情节最高为“轻伤偏重”。

涉案金额与后果

盗窃罪的涉案金额通常在千元以下,只有一例达到七千元。

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情节多为轻伤,未造成严重伤害。

侵害客体

大学生犯罪的侵害对象多为同学,尤其是熟悉的人,如宿舍同学。

不认识的人被侵害的案例较少,仅有两例。

强制措施

大学生犯罪主要以取保候审为主要强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

仅有一例因传唤不到而改变强制措施。

处理结果

处罚一般较轻,不起诉案件占15%,其余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罚。

审理程序上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人员成分

涉案大学生以民办高校、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院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

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犯罪的情况尚未出现。

年龄结构

犯罪主体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情况没有出现。

户籍特征

以外地来京上学的大学生为主,仅有两例本地学生犯罪案例。

犯罪主观故意

大学生犯罪往往因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缺乏自控力等因素引发。

犯罪动机可能包括家庭条件差、侥幸心理、学习竞争、感情纠葛等。

犯罪心理特点

情绪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受到外界刺激产生冲动行为。

具有不良情绪,如性格孤僻、焦虑不安、抑郁情绪等,这些情绪可能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引发犯罪行为。

激情犯罪特征明显,包括理智削弱或丧失、自控力缺乏、易激惹、盲目自尊、情绪不稳定等。

其他特点

犯罪人数逐年增加,且呈上升趋势。

女性犯罪逐渐增多,主要以盗窃为主。

伪造证件的案件逐渐增多。

犯罪类型多样化,包括盗窃、故意伤害、诈骗等。

共同犯罪在大学生犯罪中日益凸显,并趋于社会化。

综上所述,大学生犯罪的特点主要包括犯罪类型集中、涉案金额较小、侵害对象多为熟悉的人、情绪不稳定、缺乏自控力、法律意识淡薄等。针对这些特点,高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自控能力,以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发生。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