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上课是否应该交手机,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实践:
上交手机以维护教学秩序
观点:上交手机是为了维护学校教学秩序和学生身心健康。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和娱乐设备,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上课效果。此外,手机还可能成为学生沉迷游戏和社交媒体的渠道,影响他们的学习和交际能力。上交手机有助于学生专注学习,减少非教育因素干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制力。
实践:一些大学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例如在教室里装上手机袋,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先上交手机,上课期间不允许使用手机。
反对强制上交手机
观点:认为没有必要强迫学生上交手机,因为学生是否专心上课更多取决于个人自觉。如果学生的心思没有在课堂上面,简单地上交手机并不能改变他们的态度。此外,手机在现在的大学课堂中已经成为必带的智能设备,很多高校的学生成绩构成部分包括网上签到、网课、回答问题等,因此没有必要强制学生交手机。
实践:有些大学已经开始取消上课交手机的规定,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
部分情况下收手机
观点:在某些情况下,如课堂秩序受到手机干扰时,学校有权将手机交给老师保管,直至课堂结束。这种做法是一种教育手段,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建议
学校层面: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实际需求,制定明确的手机使用规定。例如,可以设定在特定时间段内(如课堂上)禁止使用手机,并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教师层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明确告知学生手机使用的规定,并在必要时采取技术手段(如设置手机静音或振动模式)来减少手机对课堂的影响。
学生层面:学生应自觉遵守手机使用规定,将手机调至静音或振动模式,专心听讲,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
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机对课堂秩序的影响,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