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德现状

土地鼠爱分享 · 2024-12-27 00:05:55

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总体上呈现出 积极与消极并存的态势。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遵守基本的公共道德规范,如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热心公益活动等。他们能够在行为层面上践行社会公德,展现出良好的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淡漠,行为失范现象严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公共利益的不屑和淡漠:

部分大学生缺乏基本的公共道德素养,只讲个人享乐,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无视集体利益,而只看重个人的利益。例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吸烟、打架,完全忽视对他人的影响。

对待社会责任与权利失衡:

一些大学生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忘记了所担负的社会责任,荒废学业,甚至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例如,清华大学的学生刘海洋向狗熊泼浓硫酸,就是典型的社会公德失范的例子。

对公共设施和公共秩序的漠视:

部分大学生缺乏对公共环境的理解,他们随地乱扔杂物,不注意公共卫生,不珍惜甚至有意破坏公共物品。即使有人指出,他们也不会去反思自己的错误。

文明行为的缺乏:

一些大学生公共卫生意识差,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校园偷窃现象时有发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语言粗俗无聊,无顾他人感受。

诚信意识的淡薄: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出现危机,拖欠国家助学贷款、考试作弊等行为屡见不鲜。

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伦理知识,但从“知”到“行”的过程仍存在差距。他们常常抱怨环境卫生差,但自己却乱扔乱扔,缺乏自律精神。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公德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高校和社会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精神的优秀人才。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