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除学生通常基于以下几种情形:
违反宪法或法律
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
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违反校规校纪
代替他人或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或其他器材作弊、向他人出售考试试题或答案牟取利益,以及其他严重作弊或扰乱考试秩序行为的。
学位论文、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存在抄袭、篡改、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情节严重的,或者代写论文、买卖论文的。
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的。
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
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
其他严重行为
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
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
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处理程序
调查与决定
学校在发现学生违反规定后,会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作出开除学籍的决定。
开除决定需要经过学校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确保决定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申诉权利
学生在接到开除学籍处分决定书之日起10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经复查,认为做出处理或处分的事实、依据、程序等存在不当,可以作出建议撤销或变更的复查意见。
申诉结果
如果申诉成功,学校可能会撤销或变更原开除决定。
如果申诉失败,学生需要按照学校的决定办理离校手续,档案由学校退回其家庭所在地,户口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迁回原户籍地或家庭户籍所在地。
后续影响
学业影响
被开除学籍后,学生无法获得毕业证书,之前的成绩和学历记录也会作废。
学生可以选择重新参加高考、自考或上夜大等方式继续学业。
就业影响
被开除学籍的记录可能会对个人就业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在需要高度诚信和可靠性的行业和职位上。
某些行业或公司可能会要求员工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或学历验证,开除学籍可能会成为求职的障碍。
建议
学生应当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避免违反法律或校规,以免面临开除的严重后果。
如果不幸被开除,应积极利用申诉权利,争取减轻处罚,并尽快规划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学生可以通过重新参加高考、自考或上夜大等方式继续学业,以尽量减少开除对未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