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大学排名规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核心点:
论文数量和质量:
ESI排名根据世界上各大学的论文数量和质量来进行学科排名。这意味着大学在SCI、SSCI等权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其排名越靠前。
引用次数:
排名不仅考虑论文数量,还重视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一个学科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越多,说明其研究影响力和学术价值越大,排名也相应越高。
排名周期:
ESI排名是以十年为一个周期,对全球所有大学及科研机构的SCI、SSCI论文及其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排名结果每2个月公布一次,单月发布。
国际一流学科标准:
进入ESI前1%的学科被视为国际一流学科,而进入前1‰的学科则被认为是国际领先学科。
评价指标:
ESI排名的评价指标包括引文排位、高被引论文、引文分析和评论报道。这些指标共同决定了大学的排名。
他引数:
在ESI排名中,“他引数”指的是某学校所有论文被引用的总数量。这一指标是衡量研究价值的重要阈值之一。
学科平均引用次数:
评定学科的标准之一是该学科所有ESI论文被平均引用的次数。这个平均数越高,说明学科的整体影响力越大。
综上所述,ESI大学排名规则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既考虑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重视论文的引用情况。通过这些指标,ESI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全球各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