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民办大学主要以 书院的形式存在。书院是古代私立高等教育的最高形式,起源于唐朝,到晚清时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书院由社会上的学者名士在深山老林中隐居办学,依靠自己的资产支持教学活动。这些书院不仅吸引了当时的著名学者和大师,如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师朱熹、张栻等,而且在教学体制、教学风格和师资力量上都可与今日国外著名大学相抗衡。
书院的教学风格注重学生个人读书钻研,采用问难论辩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书院的地址通常选择远离尘世纷扰的深山老林,如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嵩阳书院建在嵩山太室山脚,以便于学者们静心做学问。
宋初时期,书院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赐院额、赐经书、学田等方式,书院的数量、规模和组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著名的宋初书院包括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和嵩阳书院等。
总的来说,古代的民办大学在培养人才和教育理念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