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军事教程的重点包括:
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
定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活动。
基本特征:
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战争潜力的转化
综合国力的抗衡
质量建设的道路
威慑作用的功能
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
定义: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
形式:
经济动员
人民防空动员
交通战备动员
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国防法规的含义
定义: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中国古代军事理论
起源与发展:
上古至秦汉:孕育与形成
三国至宋元:丰富和发展
明清:西方军事理论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完善、改造
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
内容:包括《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
作战原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兵贵神速
以正合,以奇胜
不战而屈人之兵
高技术战争
定义: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技术群,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和关键作用。
信息化战争
定义: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依托信息化战场,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作战手段而进行的战争。
人民战争的基本特征
正义性
群众性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特征
复杂性
斗争性
曲折性
军事思想
定义: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以上是大学军事教程的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