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排名指标,不同大学的校长有不同的看法和侧重点。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的观点
包信和认为,排名对学校和社会都有影响,包括招生和学生就业。
排名指标虽然由相关机构制定,但它们客观反映了学校的运行状况,并为学校发展提供参考。
排名可以帮助学校反思自身的工作,例如人才队伍、研究成果、声誉度和学生社会赞美度等。
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的观点
窦贤康比较看重QS、USnews、Times、软科等高校排名榜单。
他认为排名基本与大学的实力相匹配,但某些学科的统计数据可能存在偏差,排名指标也不尽合理。
窦贤康指出,排名不应被过分重视,学校要有定力,不能被其左右。
拉奎拉大学校长阿莱塞·爱德华多的观点
爱德华多认为Censis排名指标有失偏颇,大学评估应只关注教学和科研。
他指出拉奎拉大学在奖学金、服务和组织结构等指标上得分较低,但这些指标不属于科研和教学范畴。
爱德华多希望其他大学校长支持他的立场,认为以这种方式评判大学是行不通的。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的观点
许智宏曾指出,排名像一把架在校长脖子上的剑,导致功利主义在大学校园中显现。
他认为盲目追求名利会让高校学术道德失范,丢失自我历史、特色及传统。
许智宏强调,不能用一个指标体系来统一评估大学,而那些不能用数据评估的部分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排名指标的例子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通常选用6项指标:学术声誉、招生选择性、师资力量、财政资源、保持率、学生满意程度。
英国《泰晤士报》和《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选用15项指标:入学标准、学生/教育比率、获得哲学博士的教师数量、教师中具有教授职称的比率、图书馆经费、政府对研究的资助、合同研究、大学提供的学生贷学金、毕业生长期就业、毕业后暂就业、研究或继续学习、一等奖获得情况、毕业率、研究生占学生百分比、外国留学生占全部学生百分比。
建议
多元化评价:大学排名不应只依赖单一或有限的指标,而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学术声誉、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社会服务等。
客观公正:排名机构应确保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因主观偏见或数据不准确而产生误导。
学校自主:大学应保持自主性,不被排名所左右,注重自身发展特色和长远目标。
学生和家长:应理性看待排名,结合多方面信息做出决策,而不是单纯依赖排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