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长谈大学排名

啥都懂点 · 2024-12-27 15:49:46

高校校长们对于大学排名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共识和分歧。以下是一些主要观点:

大学排行榜应“为我所用”

吴家玮(香港科技大学荣誉校长):认为大学排名将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比较是不合理的,大学应根据自身功能来定位,而不应过分关注排名结果。

钟秉林(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认为排行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在社会上的形象,学校可以借此机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自身发展。

闵维方(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指出排行榜的关键在于排名的依据和制作者,一些排名如果做得好,可以促进学校发展。

排名对学校的实际影响

包信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认为排名对学校招生、学生就业等社会联系紧密的事务有影响,虽然不完全认可排名,但也不能完全不关注。

窦贤康(武汉大学校长):表示排名结果基本与学校实力相匹配,但某些学科的统计数据可能存在偏差,排名指标也有不合理之处。

对排名的质疑和批评

许智宏(北京大学校长):认为排名很难评定,因为涉及的内容复杂且标准不一,单纯的综合排名没有意义。

林金桐(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指出排名数据采集存在问题,且将不同类型的大学放在一起排名不合理,容易误导公众。

丁仲礼(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认为追逐排名会导致教育方向被误导,强调中国应有自己权威的排行榜。

排名的积极意义

龚克(天津大学校长):认为公正的排行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公众了解大学和专业,具有积极意义,但需要科学化。

俞立中(华东师范大学校长):指出客观公正的排行榜能促进高等教育内部竞争,激发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

排名带来的负面影响

沈祖尧(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认为排名使大学的首要使命教育变得次要,导致大学失去特色。

周绪红(兰州大学校长):未直接提及排名,但暗示排名可能导致大学过度关注某些指标,忽视教育的本质。

建议

多元化评价:大学应多元化地评价自身的发展,不仅仅依赖排名,更应关注自身的教育质量、学术成果和社会贡献。

规范排名市场:应加强对排名机构的监管,确保排名数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商业化和利益驱动的排名。

引导公众正确看待:媒体和教育机构应正确引导公众看待排名,避免过度炒作和误导,同时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信息。

总体而言,大学校长们普遍认为大学排名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存在不少问题。他们建议应采取更为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排名,并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利用排名信息。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