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
录取优先级为第一志愿上线复试合格考生,高于调剂复试合格考生,依据总成绩分别排序。很多学院直接不接受校外调剂。
天津大学:
各专业一志愿考生与调剂考生分别排序,先录取一志愿考生,后录取调剂考生。
杭州师范大学:
一志愿上线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150%的专业,原则上不得进行调剂。
中央财经大学:
2023年所有专业均不接受任何校内校外调剂考生。
浙江大学医学院:
一志愿上线考生远远超过招生规模,不组织跨专业跨学位类别的复试。只允许在第一志愿报考类别和专业的下设研究方向内申请调整。
暨南大学:
2024年第一志愿生源充足,不接收校外调剂申请。个别生源不足的专业,可从校内相同或相近专业调剂。
西安交通大学:
全日制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生源充足,不接收调剂。
南京大学医学院:
不接受任何理由的破格申请和调剂申请。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临床医学生源充足,均不接收院外调剂,只有院内专业方向调整。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各专业均不接收调剂。
复旦大学:
各院系对于一志愿生源不足的专业,可从校内合格生源中接收调剂考生。一志愿考生与调剂考生的复试工作必须分开进行。
上海财经大学:
非全日制金融硕士、非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非全日制会计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可接受少量调剂,其他各学科专业均不接收校内外调剂。
中央民族大学:
在确定拟录取名单时优先录取一志愿复试合格考生,调剂考生竞争剩余的招生指标。
郑州大学:
一志愿和调剂考生分批组织复试录取,一志愿复试合格生源满足计划需求的专业不再接受二志愿调剂。
中山大学:
因一志愿报考生源充足,原则上不接受校外调剂。
海南大学:
明确表示各专业不会再有调剂。
宁夏大学:
为了招收优质的调剂生源,将一志愿考生的部分专业课分数人为压低。
云南大学 与 广西大学:
作为西部地区的调剂小清华,每年也是招收大量的调剂学生。
河北大学:
一志愿考生和调剂生统一复试排序,一志愿的考生相较于调剂生来说根本没有优势。
兰州大学:
作为985高校中的调剂大户,比较喜欢985 211高校的调剂生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从2023年起,除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研究所外,其他所有培养单位不再接受校外调剂生。从2024年起,这一范围进一步缩小,今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只有新疆、青海地区还接受校外调剂。
武汉大学:
2023年武大一志愿无人过线也不招调剂,表示保护一志愿。
这些大学在招生过程中明确保护一志愿考生,不接收校外调剂申请,建议考生在报考时仔细了解各高校的招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