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被骗警示

予昇亲子 · 2024-12-27 19:01:12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多种诈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警示提示:

黑中介陷阱

无资质机构:非法职业介绍机构可能没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通过冒充或伪造资质骗取求职者信息。

不匹配岗位:即使提供岗位信息,往往与求职者需求不匹配,甚至可能是虚假岗位。

防范措施:优先选择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或正规市场中介机构,了解其经营范围和资质,签订协议时仔细阅读内容。

兼职陷阱

虚假高薪:一些诈骗分子宣传高薪兼职,实际门槛低,薪酬并不如宣传。

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如银行卡、网银、支付宝密码等。

防范措施:了解市场薪资水平,警惕轻松赚钱的诱惑,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收费陷阱

各种费用: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可能以招聘为名收取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等。

虚假承诺:一些机构可能承诺提供高薪岗位,但要求先支付费用。

防范措施:应聘工作本身通常不需要支付费用,如确实交费,要求出具正规发票并加盖单位公章。

借贷陷阱

培训贷款:一些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承诺培训后包就业,要求通过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

防范措施:慎重签署贷款协议,保留相关材料,发现被骗后立即报案。

传销陷阱

非法牟利:传销组织通过发展人员,要求缴纳费用或购买商品以取得加入资格。

防范措施:了解传销特征,保持清醒头脑,一旦发现可疑情况立即报警。

网络求职诈骗

电商刷单:不法分子以网络刷单为名诱导学生,初期可能按约定支付报酬,后期则以各种借口拒绝退款。

网络传销:利用互联网手段进行传销,要求新人缴纳入门费、发展下线。

兜售两卡:非法买卖电话卡和银行卡,成为诈骗分子转移赃款工具。

招聘网站乱象:一些招聘网站信息混乱,存在虚假招聘信息。

防范建议

核实信息:在投递简历前,查询公司相关信息,确认公司真实性。

正规渠道:优先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正规人才服务机构或政府部门组织的招聘会寻找工作。

警惕高薪:对于异常高的薪资待遇保持警惕,避免被虚假信息诱惑。

合同条款: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关于费用、工作内容和试用期的规定。

法律意识:了解劳动法规,遇到问题时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结论

求职时要保持警觉,通过正规渠道寻找工作,不要轻易相信口头承诺和高薪诱惑,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你避免成为求职诈骗的受害者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