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三本大学的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明确兴趣和职业规划
选择专业时要尽量与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相匹配,这样可以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兴趣。
了解学校和专业的特点
对目标学校和专业的招生政策、学习环境、就业前景等进行全面了解,可以通过查阅学校官网、咨询老师和学长学姐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合理安排志愿顺序
根据自己对不同学校和专业的喜好和评估,合理安排志愿的顺序。通常建议将最感兴趣、最看好的学校专业放在前面,较为保底的学校和专业放在后面,这样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多方面咨询和参考
可以向老师、同学、专业论坛等多方面咨询和参考,了解其他人的经验和意见,对自己的选择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思路。同时也可以参加一些招生宣讲会或者升学咨询活动,现场听取专家的建议和意见。
拉开志愿梯度
填报的每批次的学校之间一定要拉开梯度,全报好学校或差学校都是危险性很大的做法。每个学校的专业也最好拉开梯度,确保被刷的时候至少有一个垫底的。
冷热搭配
学校里面的专业既要有热门,也要有冷门,冷热一定要搭配,这样才能确保被刷的时候至少有一个垫底的。
服从调剂
在专业最后一栏有一个是否服从调剂,建议写上“服从”,以防分数已经够了学校提档线,但是够不着专业的录取线,最后进得了学校的“大门”却进不了专业的“小门”,反而被退档,导致掉档或落榜。
兼顾地域
地域性不一样的高校,分数也不一样,整个志愿体系有梯度,录取时风险会大大降低。比如,某些同学就想离家远远的,可以把志愿全部填到南京、杭州、上海等大城市,但对省外招生的情况又了解多少。
冲、稳、保、垫
根据高考成绩直接对照预测的学校投档线再设上10分左右的级差填报,这四个字特别适用于平行志愿当中几个平行学校的关系。五个学校,第一个A学校就可以冲一冲,B学校可以比A学校稍低一点的,C学校就要稳一稳,D和E志愿就要保一保。
准确自我定位
在全省的排名往往比单纯的分数更有参考价值。和一本二本不同,高职专科批次院校很多,且考生也多,相同考分很集中。要想知道自己能否报考某所学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比排名。
结合兴趣与分数
选择第三批,考生主要目的是要学到一门专业技能,为以后就业打基础。因此,个人兴趣以及以后的就业渠道都应该是首要考虑的,有了兴趣,才能学好,才能顺利就业。
正确对待地域情结和院校类别情结
有些考生一心想去京津沪,由于京津沪高校录取分数都比较高,外省院校招生人数相对较少,如果选择不当十分容易落选。另外,要正确对待“院校类别情结”,有的考生在院校类别选择上要求苛刻,忽视农林、地质、矿业、师范等院校。
注意相邻志愿的档次
考生要注意相邻志愿要拉开“档次”,特别是好学生填报志愿会出现整体偏高的现象,特别是第二批A段。同时,如果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其他志愿院校因录取第一志愿考生满额时就会发生“高分落选”现象。
通过以上这些技巧,可以提高填报三本大学志愿的准确性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