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大学生的诈骗招数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诈骗手段:
假冒学校名义诈骗
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新生信息,以学校名义发送“补充内容通知书”,谎称需要缴纳费用。
冒充学校老师,谎称学生生病或遇到车祸,急需手术费等,要求家长汇款或转账。
假冒同学借卡汇款
嫌疑人冒充本校学生,先询问新生哪里可以找到ATM机,然后称自己银行卡无法使用,借用同学的银行卡接收汇款,获取密码后取钱逃跑。
借中介为名进行诈骗
利用学生急于找到兼职或家教的心理,以招工点或兼职家教介绍所的名义进行诈骗,或利用学生作为其兼职劳动力进行诈骗。
网上订、退票诈骗
在网上发布可订购或退票的信息,要求学生绑定银行卡并转账,然后进行诈骗。
以次充好推销电话卡
冒充专业人员,在宿舍或食堂附近向新生推销低价电话卡或上网卡,以次充好,甚至以假乱真。
借熟人关系进行诈骗
冒名顶替或以老乡、朋友的身份进行诈骗,利用受害人的同情心。
遇到某种祸害需要帮助为由进行诈骗
冒充走失或财务丢失的学生、灾区群众、落难者等名义,借由受害人的同情心进行诈骗。
宿舍兜售假上网卡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学校工作人员,进入学生宿舍,假借学校上网卡的名义,向学生兜售电话卡及假冒产品。
代理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学校学生会,以招聘校园代理为名,骗取学生钱财或推销伪劣商品。
冒充公检法类骗局
骗子以官方身份联系学生,声称涉嫌严重问题,要求配合调查并转移资金到所谓“安全账户”。
刷单返利类骗局
骗子通过设定丰厚的返佣机制吸引学生刷单,然后以各种借口要求学生不断转账,最终导致学生身陷债务泥潭。
虚假征信类骗局
骗子冒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声称学生账户存在不良记录,诱导学生在不明贷款平台上贷款。
购买演唱会门票类骗局
骗子通过虚假购票网站或二手交易平台发布门票信息,诱导学生付款,然后消失。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的骗局
骗子冒充电商或物流公司客服,要求学生提供银行卡号和验证码,进行诈骗。
混淆教育形式蒙骗
骗子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等教育形式,诱导考生和家长报名。
“内部指标”“低分高录”
骗子谎称有“内部指标”或可以突破政策“操作”高校录取,骗取钱财。
号称“自主招生”“定向招生”
骗子以定向、委培之名,向考生和家长许诺可以降分录取,骗取钱财。
租用高校校舍、校外学生公寓诈骗
骗子打着高校的旗号,骗取学生钱财后携款逃跑。
这些诈骗手段利用新生的不熟悉和对校园环境的好奇心,通过不同的借口和情境进行欺诈。建议新生和大学生提高警惕,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学校相关部门或警方联系,以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