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包括:
本部大楼:
建于1910年,是香港大学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采用文艺复兴期建筑模式,顶部设有高塔和四座角塔,具有典型的西方建筑风格。
大学堂:
位于薄扶林道山顶,结合了都铎及歌德式建筑特色,曾是公司总部及寓所,后成为香港大学的男生宿舍,以其内部古色古香的图书馆和螺旋式楼梯而著名。
邓志昂楼:
建于1929年,由邓肇坚爵士的父亲邓志昂捐助建成,作为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使用,外墙装饰简朴,为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孔庆荧楼:
建于1919年,是香港法定古迹之一,位于本部大楼出口对面。
庄月明楼:
建于1921年,原为教学楼,经过多次扩建和翻修,现设有多个教室和办公室,是香港大学最活跃的教学和研究场所之一。
舍堂:
提供学生共同生活的地方,强调社交和课外教育,不包含学院的学术教学及独立招生功能。
港大之门:
建于1912年,位于学校主校园的主要入口处,采用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周围环绕着草坪和校园景观。
这些建筑不仅见证了香港大学的历史,也构成了其独特的校园文化,吸引着众多学生和游客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