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
位于一线城市上海,是211工程类大学,报考人数多,竞争激烈,性价比不高。
暨南大学:
同样是211和双一流院校,报考人数非常多,2022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32000多人。
郑州大学:
河南省唯一的211高校,知名度高,报考人数多,竞争激烈,尤其是材料与化工专硕调剂名额多。
苏州大学:
由于城市吸引力和本土高校少,每年报名人数超级多,竞争激烈,分数虚高。
中国人民大学:
因多次考研作弊丑闻被曝光,声誉受损。
南京财经大学:
考研招生存在疑似内定、金钱交易等问题,声誉受损。
东北师范大学:
存在强制学术论文发表、违规调整考研成绩等问题,声誉受影响。
安徽财经大学:
考研招生涉嫌收受贿赂,声誉骤降。
山西财经大学:
因考研诈骗案被曝光,声誉重创。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被指控存在考研内定、猥亵女生等问题,引起社会公愤和学校声誉的双重打击。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因考研不公正等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和批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考研中存在非法招生、强行让学生写好评等问题,备受诟病。
宁夏大学:
压分严重,甚至有学生反映专业课压分只给出10分左右。
西安交通大学:
考研复试时间太晚,影响考生调剂。
兰州大学:
看重考生出身,不保护第一志愿考生,信息不透明。
浙江工商大学:
复试淘汰率高,达85%。
太原理工大学:
爱录取高分调剂生,信息不公开透明。
武汉理工大学:
专项生占据名额多,推免生数量多,对考研不利。
深圳大学:
不保护第一志愿考生,将第一志愿考生与调剂生同等对待。
广西大学:
存在本科歧视,调剂生享有与第一志愿考生相同的待遇。
这些大学在考研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压分、歧视、信息不透明、内定等,建议学生在选择考研院校时要慎重考虑,避免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