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纲领旨趣主要体现在 “三纲领”和 “八条目”之中。其中,“三纲领”指的是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明明德:
指发扬人天生的固有善性,彰明和弘扬理性的政治美德。这一纲领强调大学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发扬人固有的善性,使人能够明辨是非,追求公正和清明之政治秩序。
亲民:
指推己及人,使人“去其旧染之污”,重做新人。这一纲领强调大学教育的第二个目的是亲民,即通过修己来安人,使人能够关爱他人,具有仁爱之心。
止于至善:
指追求道德修养上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使整个社会道德趋于完善。这一纲领是大学教育的最高目标,要求所有的人都能在道德修养上不断进步,最终达到至善的境界。
综上所述,大学的纲领旨趣是通过修己(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来达到治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体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的一致性。这种思想不仅指导了古代知识分子的行为,也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