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专业代码为120403,授予学位为管理学学士,修业年限为四年,专业层次为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掌握公共管理基础知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技能,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部门以及各类型企业中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核心课程
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等学科基础课程,以及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险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
发展前景
毕业生可以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如人社部门、医保部门、人事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也可进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金融行业(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从事政策制定与管理工作。
开设院校
全国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大学有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物资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天狮学院、河北大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也可以在基层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工作。
建议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适合对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感兴趣的学生就读。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毕业生可以在多个领域找到满意的工作,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建议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可以综合考虑学校的学科优势、师资力量和实践机会,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