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大学英语时代”指的是中国大学英语教育在经历了硬性统一教学要求指导的时代后,转向强调个性化教学和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这一时代的显著特征是“英语实用能力”和“个性化”。以下是一些关于后大学英语时代的主要观点:
教学目标的变化
大学英语教育不再仅仅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从统一的教学要求转变为个性化的教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教学模式的变革
国内众多高校开始压缩大学英语学分,变革大学英语课程,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教学手段也从传统的讲授方式转变为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混合式教学、在线教学等。
课程设置的调整
大学英语课程不再仅仅包括综合英语、视听说等纯语言课程,还增加了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以凸显英语的工具性特征。
通用学术英语(GEA)课程受到重视,旨在培养学生在英语为外语环境下的专业学习技能,如学术听说、学术阅读、学术陈述和学术写作等。
教材与教学资源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普遍使用通用的教材,缺乏延续性和系统性。因此,编制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学术英语讲义变得尤为重要。
中国英语的地位
中国英语作为英语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在教学中应当正确看待中国英语,树立英语多元化意识。
未来发展方向
构建完善的通用学术英语教学体系,通过入学测试和高考成绩,在英语成绩较好的专业班级中率先进行通用学术英语的尝试,并逐渐全面铺开。
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学术或工作交流中参与多种话题的讨论,以适应我国社会开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综上所述,后大学英语时代强调个性化教学和多元化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高校需要调整教学目标、模式和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手段,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