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预算管理是确保学校财务资源合理分配与使用、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保障财务稳定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大学预算管理的一些核心要点:
预算编制原则
遵循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原则。
确保预算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准确性与完整性。
预算管理目标
发挥预算对基础资源的配置功能与传导作用。
预算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的发展和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预算组成
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收入预算应遵循积极稳妥的原则,支出预算应基于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
预算管理层次
学校预算(总预算)和各学院、处(部、室)部门预算(切块预算)相结合。
分为一级预算和二级预算,一级预算为学校层面,二级预算为二级单位根据一级预算编制。
预算执行
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照规定使用的管理办法。
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在批复后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公开。
预算监督
预算管理应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
预算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财务状况。
预算调整
经国家和学校批准的预算,非经规定程序不得调整。
预算管理实践
存在预算编制口径、编制过程和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成本核算等问题。
预算管理实践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预算方法,建立绩效预算体系。
大学预算管理需要遵循上述原则和目标,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和约束力,从而保障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