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和《中庸》原本是 先秦儒家的两篇文章,具体信息如下:
《大学》
作者: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曾子)。
内容:主要讨论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中庸》
作者: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
内容:主要讨论性命之学和中庸之道,强调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以及君子慎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这两篇文章在西汉时期被编入《礼记》,成为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宋代,程颢、程颐兄弟从《礼记》中将其抽出,与《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南宋朱熹又作《四书集注》,使其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