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学校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保障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以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具体要求包括:
职责与权限
明确采购、验收、入库、领用、计量、维修、盘点等职责和权限。
财产保全控制
建立限制接近制度,未经授权人员不得随意接触财产。
定期进行财产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加强资产所有权证管理和个体档案建立。
对重要资料进行备份,防止丢失或篡改。
风险控制
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提出风险应对措施。
重点关注预决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等高风险领域。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使用效益。
共同治理与监督
各单位之间形成相互制衡和监督的工作机制。
发挥审计与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
风险责任制
明确各级业务审查和审批人员的责任。
高级管理层对重大损失承担责任。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制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总体目标和特征。
遵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文件精神。
动态适应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内部控制嵌入各个层面。
目标与原则
建立制度健全、权责清晰、制衡有力、运行有效、风险可控、监督到位的内部控制体系。
坚持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公益性原则。
实施时间表
到2026年,基本建立上述内部控制体系。
以上是大学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具体实施时还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