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大学,即以前的太学,为全国最高学府。以下是关于宋代大学的一些关键信息:
位置
北宋的太学位于东京开封府内城朱雀门外的御街之东。
宋徽宗崇宁年间,太学规模再次扩充,朝廷在京城南门外营建了新校舍,名为“辟雍”,作为太学的预科。
招生规模
经庆历、熙宁、崇宁三次兴学,北宋太学的规模达至最盛,每年共有学生3800人。
教学制度
主要课程包括经义、策论、诗赋,学生还可以兼修法学(律学),并“早晚习射”。
教学方式采用分斋授课,斋相当于今天学校的教学班。元丰二年(1079年),太学有学生2400人,“置八十斋,斋容三十人”。
教学设施
斋舍和官掌事者的直庐略具,太学规模扩充后,建筑形制外圆内方,徽宗皇帝赐名“辟雍”。
其他信息
国子学是宋代级别最高的学府,只收文武官员七品以上的子弟,而太学收八品以下的子弟,庶人中的俊秀者也可入学。
宋代四大书院包括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和嵩阳书院,它们在宋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些信息展示了宋代大学的规模、教学制度、设施和重要性,反映了宋代对教育的重视和学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