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大学的创办初衷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
民办大学创办之初,人们对其定位曾有些担忧,但没想到每年报名参加学习的人十分踊跃。这表明民办大学满足了人们渴望学习、更新知识的迫切需要。通过提供非学历的成人继续教育,民办大学有效满足了社会的教育需求,并且取得了成功。
补充公办教育资源的不足
我国的公办大学承载能力有限,而高考参考人数屡创新高,若将所有高考生全部分流到公办大学,显然超过了公办大学的承载能力。民办大学的出现可以分担高等教育的承载压力,同时接纳那些低分考生读大学,有效缓解了教育资源的紧张状况。
推动教育多元化发展
我国的教育体系允许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民办大学正是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这种办学模式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
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
民办大学相当于私企,由社会团体、个人等民间组织筹办,其资金来源是民间资本。这种模式不仅减轻了国家教育财政经费的负担,还能有效撬动民间闲散资金,提高了教育投入的效率和效益。
确保办学质量和水平
虽然民办大学的设立和管理不同于公办大学,但国家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立实行办学许可证制度,以确保其办学质量和水平。这一制度确保了民办大学在提供教育服务时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综上所述,民办大学的创办初衷是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补充公办教育资源的不足,推动教育多元化发展,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并通过国家办学许可证制度确保办学质量和水平。